第117章(1 / 2)

第117章

大多数粮食被水泡过,村民们用这些以及柳建国开仓放的粮,度过一个还算充实的秋末。

但是到了冬天,有些粮食开始发霉不能吃了,村里好几户硬是吃霉粮躺进了卫生站,闹得村民们都不敢再多吃发霉的粮食。

但是剩下的干净口粮不多,又是大冬天的,粮食十分紧缺,众人勒紧裤腰带度日,顿顿清汤寡水,比起去年冬天受大罪了。

柳建国作为大队长,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手下的队员们天天吃不饱,饿肚子饿的再回到面黄肌瘦一层皮的样子。

他天天转悠着想法子,时不时往县里跑,可惜受灾救济粮仍然遥遥无期。

与此同时,村里的知青们由於有知青补助,还是高等级的,口粮发霉不能吃了后,光是每月的补助用去买粮食的话,都能填饱肚子,让他们不必为粮食而忧心。

特别是在钢铁厂里做工的三个人,发大水引起的缺粮对他们没什么影响。

江秋月是提前把粮食放在了空间里,过后拿出来照样吃,对彭敬业说是提前防范的好,粮食压大缸里没进水,不缺粮有工资又有未婚夫的津贴在手,她的日子最悠哉。

彭敬业还说了,如果她没了粮食就跟他说,他去县城里搞点回来,总能裹住两人吃喝,再不济还有老营长在,饿不着自己人。

而陈中华和林文清两人有他们的过法,中午可以花粮票在厂里食堂吃顿饱的,早晚吃换购的口粮,精打细算一些,补助加上班的工资,足够他们应付了。

剩下的刘爱英几个有补助的老知青,手上都多少攒了点,在粮食发霉不能吃了后就悄悄找路子换购了。

那些没被水淹的地方,总有村子有余粮的,再说快到了年底,红白喜事的用票和钱的地方多。

人家愿意拿粮食换,方卫东瞅着机会,揣着老知青们攒的粮票钞票来回几趟,买回来不少的口粮过冬。

发霉的粮食也舍不得扔掉,喂给家兔了,反正冬天没啥东西喂它们,都快饿死了,先喂喂看,能活就行,多少还能有点肉。

至於手头只有点钱没多少粮票的王莲和孙红日,刘爱英本着他们近来老老实实的份上,卖他们一点,有粮票给粮票,没粮票只能高价买了。

本来方卫东不想给那两个之前不安分的家伙,但是刘爱英劝他知青院的和谐最重要,再说又不是白送给那两人的,按原价买,份量也有限,保证两个人冬天喝稀的能熬过去。

不然,光让王莲孙红日看着他们吃,让他俩饿肚子,估计到时候不闹也得闹起来。

这是陈中华给没粮食的老知青想的办法,林文清在买卖之间牵的线。

其实钢铁厂里双职工的家庭中,有些供应粮吃不完的人也会拿出来换些票啊钱啊的,而且都是干净的好粮食。

那些大部分让林文清划拉给王晓红了,她那里也缺粮,毕竟物件更重要不是。

不过,自从他在钢铁厂上班后,村里那群狐朋狗友非但没散伙,还扩大了,在厂子里也结交了一群酒肉朋友,关系网张罗的更大了,於是给知青院的兄弟们另外牵了线买粮。

如此一来,两边都照顾到。

江秋月听刘爱英念叨后,心里感叹林文清到钢铁厂工作后越来越圆滑了。

为了不饿肚子,各人有各人的招儿,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临河村的村民们同样想尽办法弄来粮食,至少能有稀的混个水饱,熬到年底扒红薯吧。

於是纷纷到亲戚家借粮,去没受灾的村子里偷偷买粮,去县城里搞粮食。

家里没粮食就去亲戚家借点,亲戚没有就去没受灾的村子找一找,再不济去县城黑市里面买高价粮,总不能饿死。

一时间本该猫冬的寒冷日子里,大家都不断地往外跑。

柳建国对於私下买卖粮食的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能有法子不饿肚子,谁也别举报谁。

只是有人竟然敢去田地里作孽,让他十分恼火。

那地里的冬红薯还没长成呢,有人肚里饿的发慌就去偷偷挖着吃了,这不是破坏年底的收成嘛。

再有一个多月就能收获了,这时候的红薯吃着都是筋络,没啥吃头,挖出来填不了肚子,是浪费!

柳建国气的要命,大冬天的晚上发广播,通知所有人集合开大会。

他在会上没说到底是谁干的蠢事,只是把偷红薯的贼怒駡了一通,骂的大家义愤填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