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十一
薛延回来时候披星戴月,阿梨正忙着烧最后一道菜,麻婆豆腐。用的是陇县特产的小红辣椒,已挂在门口晒了一个冬日,吃起来不及川蜀一带的鲜辣,但也别有一番风味。
阿梨听了冯氏的话,往里舀了几勺豆瓣酱炒熟,又加了些家酿的黄酒,锅铲稍一拨,便就满屋子都是那股子馋的人嚼舌头的辣气。老人家说辣味最下饭,倒是没有说错。
她听见门口响动,边将切好的豆腐块用手抹进去,边侧脸唤了声,「回来了?」
薛延带着一身凉气进门,把手里东西放到墙角,「嗯」了一声。
阿梨听出他话音里的不对劲,忙转身看向他,蹙眉问,「怎了,出什么事了?」
薛延站在离她三步远的地方,闻言,顿了顿,才说,「能有什么事。」
这话似是在答覆她之前的话,但阿梨总觉得薛延带了丝疑问语气在里,像是在问她「你今日遇见了什么事?」她身子还侧了一半,眼睛定定对着薛延的,半晌没动弹。
不知过多久,鼻端底下传来丝隐约的焦糊味,阿梨发觉,忙回身翻了几下锅底,而等她再去寻薛延的时候,却发现他已掀了帘子出去了。
豆腐已经烧好,红油鲜亮,嫩而不碎,卖相极佳。阿梨慢慢将菜盛到盘子里,脑中旋绕着的却一直是刚才薛延的那双眼,墨色沉沉,里头是她看不懂的情绪。
为了等薛延回来,今日饭时比以往稍晚了两刻钟,外头天光没了,冯氏便就点上了盏小灯,晕黄摇曳的,倒也能将小屋子照亮。阿梨与冯氏坐在靠窗位置,薛延盘腿坐在炕沿,他吃相早没了以往贵公子时的雅致,大喇喇支起一条腿,膝盖上搭着手肘,另一手握着筷子,头微微埋下,额上浸满汗。
阿梨拿着勺子舀给他一勺酱汁在饭上,轻声道,「你慢些,别伤着胃。」
薛延咬着筷尖,瞥她一眼,略颔了下首,没说话。
冯氏坐他对面,把他神情中隐含的焦躁尽收眼底,踌躇许久,还是问了句,「四儿,你有心事?」
薛延终於肯抬头,他跳到地上去倒了杯冷茶,仰脖饮尽,道,「没有。」
茶凉后带着苦腥气,与嘴里辣味混合在一起,让薛延呲了呲牙,他抹了把嘴角水渍,又说,「阿嬷,明日晚饭不要等我了,我晚些回来。」
以往时候,薛延总是如此,夜不归宿也不罕见,冯氏早已习惯,也不去过问。但今日她总觉得事有蹊跷,心中惴惴不安,不免多嘴问了句,「去做什么?」
薛延神色如常,淡淡道,「先生说明日讲周礼,许是会留堂。」
这理由糙得很,但薛延已又坐至桌边,将碗里豆腐捣了捣,往嘴里扒饭,一副明显不愿多谈的样子。
阿梨与冯氏对视一眼,见她缓缓摇了摇头,指尖不由握紧了筷子,却也噤声不再多问。
--
第二日早上下了场小雨,天头比昨日凉了些,阿梨从柜里翻出柄纸伞,好说歹说要薛延带去了。她站在门口,看着薛延撑着伞走到了拐角,但转身下一瞬就收了伞提在手里,叹了口气。
他似乎一直是这样,强硬,有时甚至带些蛮横,性子直且野,认准了便就一意孤行。
午时过后,黑云总算散了,阳光虽然微弱了些,但也比没有要好得多。前些日子冯氏带着阿梨在后院垦了片地出来,种了几陇葱苗,不过几日功夫,倒是长高了许多,推开后院的栅栏门,没走几步就能闻见一股子葱的辛味儿。
阿黄不知是长了什么鼻子,最喜欢那地方,晃着肥胖身子,一个没看住就要往那里钻,阿梨慌慌张张找了几次,到后来便就见怪不怪,随着它自己去耍了。
下午时候做好了活儿,闲着没事,冯氏便又惦记起枣糕来。阿梨以前和娘亲学着做过两次,只是那时候用的是义乌的南蜜枣,做出的叫金丝枣糕,味甜而略带些酸。现在家里只有晾干的大红枣,工序略有些差别,成品倒是相似,只红枣做的枣味儿更浓些,口感不如蜜枣的细腻。
阿梨在厨房忙活着给枣儿去核切碎,冯氏去寻了个大瓷碗,打了几个鸡蛋进去,又放了红糖和白糖进里搅匀。这步骤看着简单,做起来却颇费精力,阿梨瞧着冯氏有倦色,便就笑着接过来,要她到一旁歇着,自己接着做。先将蛋液打出沫儿,到沫儿细碎了,再往里舀半勺油,放些面粉和小米粉,继续搅匀,再放到锅里去蒸,不到半个时辰便就可以出锅。
阿梨本担心久不做会手生,但看着热腾腾的枣糕卖相却极好,红玉一般,暄软诱人。
冯氏切了块下来,笑吟吟喂了阿梨一半,入口即化触感,剩浓郁枣香气含在舌尖。她边收拾脏了的碗筷边笑道,「我们家阿梨是什么巧姑娘呐,怎么什么都会。」
阿梨吮了下指尖,弯眼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