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九章:万劫不复
就在监军与拓跋真僵持之际,突然有一人快马加鞭地冲进了军营:“陛下有旨,宣三皇子即刻回京奔丧!”
奔丧?拓跋真的眉头一下子舒展开了,而那刘监军面色却变得难看起来。这是怎么回事,按照事先的约定,应当是三皇子聚众谋反,他们负责将他拿下,就地正法才对。为什么,皇帝会突然下了圣旨?!
拓跋真微微一笑,向着宣旨太监道:“这里的军务——”
宣旨太监道:“陛下已经另派合适人选担任此次的统帅,三殿下不必担心。”
拓跋真跪下,向京都方向遥遥叩头,一脸诚恳道:“父皇英明。”他的神情是那么认真,让刘将军见了恨不能一剑砍下他的头颅才能解恨。
李未央站在不远处,将这一幕看在眼睛里,轻轻一笑若淡淡的云影,道:“短短一夜之间,陛下却改变了主意,我真是太小看拓跋真了。”
赵月不敢置信:“都到了这种地步,拓跋真还能有什么法子脱罪?”
李未央冷笑一声:“那就只有先回京都才能知道了。”她转身,却又回头望了拓跋真的方向一眼,面上的笑容变得冷酷,拓跋真,你果真不可小觑,每一次把你逼到了死局,你却能绝境逢生,可是这一回,你要如何才能摆脱谋逆的罪名呢?
李未央回到京都,才发现情况在一夜之间发生了变化。原本十六名大臣上书参了拓跋真一本,说他假借出兵为名,私下里却是意图谋朝篡位。然而不知怎么回事,一向德高望重的梁御史却突然上书,为拓跋真鸣冤,并连夜跪在皇帝宫门前头,说拓跋真是受到了奸人的陷害,同时列举了拓跋玉的十大过失,另外附上这一年来拓跋玉送给不少朝中重臣在各地购置田产的契约,以及他用钱财收买的封疆大吏名单,那一本账簿上写满了名字,足足有上百人,详细到了每个人贿赂多少,何时何地何人经手等等……这本奏章交上去,皇帝震怒,满朝哗然。
“未央,三皇子为他自己留下了后手。”李家书房内,李萧然一边感叹,一边道。
李未央轻轻地叹了一口气,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拓跋真当年收买朝臣足足用了十年,而拓跋玉想要一蹴而就,纵然做的再干净,也会留下一些把柄。只是她没有想到,拓跋真竟然能将这些把柄一一搜集起来,并且隐瞒到了今天,只等着在关键时刻拿出来,给拓跋玉致命一击。
先是太后被人毒死,接着皇帝遇刺,然后孙重耀率禁军袭击宫门,偏偏拓跋玉就那么巧合地出现了,如同救世主一般,拯救了皇帝和皇宫中所有人,一下子在赢得了朝中绝大多数大臣的支持和百姓的民心,这不是太巧合了吗?这个道理,原本皇帝在震怒之下需要过一些时日才能想起来,那时候拓跋真已经被处决了,可是梁御史的这一道奏章连夜奏上来,却是一下子提醒了皇帝,救了拓跋真的性命。
李未央不由摇了摇头,都说圣心难测,可谁也没有拓跋真这么明白皇帝的心思,连谋反都能给自己留下一条后路,还真是很难不让人佩服。这世上再也没有比他更狡猾的人了,他不求立刻给自己脱罪,而是要把拓跋玉一起拉下水,想也知道,对於他来说,时间拖得越久,皇帝的疑心会越大,他越有机会真正摆脱谋反的罪名。
“孙重耀不是下了刑部大牢,难道他什么也没有说吗?”李未央突然想起了这个人。
李萧然喝了一口茶,眉头皱得死紧,道:“他已经死了。”
李未央愣了一下,随即道:“死了?”在这种时候?在刑部大牢?
“听说他是故意求死,用一根筷子穿透了咽喉,死状极为痛苦。说是畏罪自杀,可你听说过下了刑部大牢,到了酷吏手中也有机会自杀的人吗?”李萧然冷笑了一声,慢慢道,“虽然咱们心里都清楚幕后主使究竟是谁,但孙重耀的证词才是最重要的。只有他肯指认拓跋真,才能落定他的罪名。毕竟当初他们何时商议谋反、如何谋反,全部都是私底下进行,拓跋真行事又万分隐秘,孙重耀一死,咱们根本没有实质性的证据。”
不错,从头到尾拓跋真利用孙重耀谋反一事,都是李未央根据灰奴的消息和她对拓跋真和孙重耀的了解,再加上很多零散的现象推断出来的,而这些都不能作为直接的证供。抓住孙重耀以后,他便是最好的人证,足够证明拓跋真和他之间的阴谋。然而,这么重要的一个人,竟然在刑部大牢里畏罪自杀——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原本拓跋真在那二十万将士面前所说的话,也可以作为证据,毕竟他煽动军队进入京都——然而,现在三皇子却反咬一口,说是听信了错误的消息,误以为七皇子谋反作乱,这才想要带着士兵们掉转头来攻击京都。”李萧然看李未央若有所思,便这样告诉她。
原来拓跋真是早有准备,李未央目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冷嘲,却是不急不忙地问道:“那陛下呢,如今是什么反应?”
李萧然见她面上不见慌张,不由几分惊诧,沉吟片刻,回答道:“陛下连夜召了几名心腹重臣进宫,然后下令禁闭宫门,不再招见大臣嫔妃。禁军也已经新换上了统领,调防频频一改往日气氛,宫门侍卫全是生人。所以,现在到底他的心意如何,我也猜不出来了。”
李未央笑了笑,道:“父亲,你是真的猜不出来吗?”
李萧然看了一眼李未央,不由感叹这个女儿像是狡猾的狐狸,非要榨干自己最后一点心思才满足。他微笑着说道:“原本看来,这场赌注最大的赢家该是七皇子,可是我现在觉得,最大的赢家是陛下才对。”
“哦?何以见得?”
“陛下先是收回了原本交给七殿下的二十万大军,经拓拔真的手过了一遍,就交给了周国有,再是替换禁军首领为伯进,接着还有那五十万统帅,启用的是久已不问世事的长平侯……周国有曾为了陛下挡剑,伯进是陛下一手提拔,长平侯原本也是战功赫赫却因为年纪渐大不问朝事,非到万不得已,陛下不会启用。这些人虽然能力未必多强,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对陛下的忠心是无人可以超越,现在这七十五万人全都牢牢控制在他手上,难道他还不是最大的赢家吗?”李萧然一边说,一边仔细观察着李未央的神情,彷佛要从她的面上窥探出什么一样。
李未央只是叹息一声,道:“父亲,你不必如此,我哪里能神通广大到预料到一切后果呢?我是真心要帮助七皇子的呀,再者说,如今陛下将拓跋真暂且押回府中看管,并未说就此放过拓跋真,你又何必这么心急呢?”
李萧然淡淡一笑,他觉得这件事情没有李未央说的这样简单,可一时之间却也参透不了究竟是什么缘故,便只是道:“希望陛下能够早点决定吧。”
三皇子府,总管亲自捧着午膳到了拓跋真的书房,从回到京都开始,拓跋真一直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对外面的一切视而不见。为了京都风声鹤唳,拓跋真已有三天没有合眼了。可是,陛下那里一直没有消息,谁也猜不透这个皇帝的心思,谁也不知道他最后会如何定罪。拓跋真是要谋反,可并没有实质性的证据,能作证的人都已经死了,若是皇帝愿意放过拓跋真,这件事情可以揭过去,但若是他不愿意,那拓跋真也必须引颈赴死。总管不知道拓跋真为何还能如此镇定,心中这样想着,不免万分同情三皇子。
“殿下,您的午膳。”总管小心翼翼地道。
“放下吧。”拓跋真淡淡地道,突然将手中一枚血玉收起。
总管看着,不由有几分好奇,却不敢多问,只是看拓跋真吃两口饭又放下,似乎并没有胃口的样子,低声劝说道:“殿下,您多少用一点饭吧,事情都还很难说,您总是要撑着的。”
总管是当年拓跋真亲生母亲留下的旧人,当年他的母亲因为被诬陷而赐死,不少人被杀,连带着全族都遭到流放。虽然她的家族门第很低,可也有数百人受到牵连。拓跋真单独建府后,秘密找到当年存活下来的部分人,将他们召回府中,并且想方设法避过武贤妃的耳目,在他看来,只有这批人,对他才是真正忠心耿耿的,永远也不会背叛他的人。
总管对拓跋真充满了感激,遭逢大难能够存活下来的不过二十多人,大部分人已经死在了流放的路上,包括他的妻子和一双儿女,若非拓跋真及时搭救,他恐怕已经因为忍受不了那种痛苦绝望的生活而自尽了。
拓跋真只是微微一笑:“我吩咐你办的事情,都办妥了吗?”
“是,刑部已经打点好了,绝对不会有人查到孙重耀的死因。这个蠢东西,居然敢背叛殿下,他落到这个下场实在是罪有应得。好在咱们早有准备,若是让他签字画了押,殿下想要脱罪,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拓跋真冷笑一声,道:“你以为孙重耀一死,拓跋玉就会死心吗?若非我早有准备,早已说定若是天明后还无成功讯息,便请梁御史连夜参奏他一本,我连这喘息的机会都不会有了。”
“可咱们在梁御史身上花的功夫也实在不少——”总管想到这几年拓跋真在梁御史身上花费的心思,不由感叹道。
梁御史这个人十分顽固,从来不肯为任何人美言,可任何人都有自己的心爱之处,梁御史的宝贝便是唯一的儿子梁战,偏偏这梁战是个败家子,这些年来不知道输了多少钱财在赌坊,梁御史为官清廉,受人尊重,骨子里更是个死要面子的人,要维持着全家的光鲜,不得不咬牙给儿子还了所有的债务,为此不惜卖掉了在乡下的祖宅。拓跋真知道了,第一件事便是高价买回这座宅子,悄悄还给了梁御史,而且不曾索取分毫回报,梁御史当然感激在心,千方百计才打听到背后帮助他的人是拓跋真,便深觉拓跋真是个十分有心的人。可他却不知道,诱使梁战赌博的人,同样是拓拔真——当然,这个秘密只有拓跋真自己知道而已。他明白梁御史是个十分聪明的人,所以送了人情给他却不自己出面,反而要对方按图索骥找到他身上,跪着求着来报答他。
拓拔真的笑容含着一丝冷冽:“只要关键的时刻能发挥作用,那我们所付出的代价便是值得的。”
“可惜皇子妃也不在,不然还能帮帮您。”总管叹息着道。
拓跋真突然嗤笑了一声,道:“她?哦,我倒是忘记了,这两日都没有见到她,她究竟去了何处?”
总管的面上也显出疑惑之色:“宫中发生动乱的那一天,三皇子妃不知道怎么回事,带着人怒气冲冲地出去了,却再也没有回来。奴才悄悄去打听了,后来有人说——有人说皇子妃在某处遇到了乱军,那些人……”
拓跋真面上掠过一丝寒光:“乱军?乱军只在宫内,什么时候乱到大街上来了?哼!”
总管心中也是这样想,但却不敢开口,想了想,他犹豫道:“奴才这就派人去找,兴许——”
“不必了,现在这种风尖浪口,我没心思去管她,既然她不回来,就再也不要回来了!”拓跋真冷酷无比地道,半点没有夫妻之情。
总管还要说什么,拓跋真说了句,我累了,总管赶紧躬身告退。拓跋真取出怀中的血玉,面上的冷笑变得更甚。前世冤仇?他从来不相信这种鬼东西。李未央之所以跟他为敌,不过是为了帮助拓跋玉而已,在她的心里,从来都把自己当成是敌人,不管他如何讨好她,她都不愿意走到他身边来。
拓跋真从来不会给任何人机会,但对李未央,他却已经破例无数次。可惜,每一次都是让他失望。尽管如此,他却不认为自己已经输了。
走到窗边,他打开了窗户。外面的雪越下越大,却都是雪珠子,一点点击打着屋檐上的明瓦,一阵阵冷风吹进来,拓跋真身上感到寒冷,下意识地握紧了手心里的血玉。这玉十分古怪,一直带在身上,竟然像是带了几分人的体温,触手生温,想到梦中的那些场景,拓跋真心里顿时焦躁起来,他一向心硬如铁,狠毒自私,行事只问是否对自己有好处,从来不管他人死活。如今却被这一场莫名其妙的梦境扰乱了心情,梦中那人绝望和怨恨的表情一直侵扰着他,令他懊恼不已。
他越想越是恼怒,将那血玉啪一声摔在地上,血玉竟然从中间摔碎,生生流出一股奇怪的液体,竟然有几丝血腥味道。拓跋真眼睁睁看着,面上诡异一笑,李未央,你以为自己可以轻易赢过我吗?真是太天真了。
三天后,皇帝下了圣旨,孙重耀被定为此次事件的主谋,京都之中的不少官员都因为孙重耀谋反而被株连,其中一批是往日里孙重耀的同袍,与他相处融洽,来往较为频繁,被怀疑参加了谋反,足足有五十余人,所有人都被判斩首,连同他们的亲眷足足有上千人,全部流放到最荒凉的地方,一辈子贬为罪民。另外一批,则是拓跋真的亲信,不少人都是高官厚禄,於是一队队禁军冲进了往日烜赫无比的府邸,抓住人就走,这些人大多数是被皇帝关入天牢或是秘密处决,於是京都到处人心惶惶起来。
坐在马车中隔了帘子,李未央仍能听见雪落之声,沙沙的,风吹入车内,伴着寒冷的气息。马车绕过午门,远远便听见窗外有哭喊的声音传来,不用看,李未央便知道那是刑场在处决犯人。孙重耀谋逆案牵涉太大,皇帝下令集中处刑。午门外几乎被血洗成遍地红艳,哭声、骂声、求饶声和凄厉的叫声混成一片。李未央没有掀开车帘,只是在马车里安静地坐着,赵月在一旁看她的神情,道:“小姐,陛下这回的圣旨,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李未央微微一笑:“自然是要整顿朝纲,革除旧弊。”
赵月很不理解:“此次的主谋被认定为孙重耀,与他有私的一律严办,这样一来,陛下不就是摆明放过三皇子了吗,可是为什么还要秘密处决一批三皇子的支持者呢?”
李未央听着外面可怕的声音,口中淡淡道:“这是为免以后其他皇子造反生出事端,也是为下一个继位的皇帝扫清障碍。”
皇帝不仅仅处决了拓跋真的那些支持者,还将拓跋玉狠狠斥责了一顿,说他戾气太重,命他回府思过,这就是说明,皇帝见自己儿子们一个个不得善终,到底还是心软了,没有处决拓跋真,可却对他和拓跋玉都起了防范。
“小姐,接下来咱们该怎么办呢?”赵月明显有几分忐忑,留着拓跋真,早晚有一天会有祸患。
李未央端着茶盏,拿茶盖徐徐撇着浮沫,淡淡道:“是啊,斩草需要除根,更何况拓跋真这把草,早晚要一把火烧掉的。”她一边说,一边闭目片刻,再睁开眼睛的时候,唇际笑意渐渐加深,眸中光色潋灩道:“处决了那些人,马上就是太后的丧礼吧。”
亮如白昼的雪光,将她的瞳燃得异常明亮,但只是瞬息之间,那光芒就消失了。
初六,太后丧礼。从早上开始,便有纷纷扬扬的大雪铺天降落,风搅雪,雪裹风,彷佛在预示着此时不平静的朝局。整个宫中放眼望去,满目都是白色的幛幔、白色的屏风,白色的几案,白色的孝服。冷风吹过,一片呜咽之声响在耳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