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之前,魔劫肆虐之时,不能做到这一点的,要么已经死了,要么就是被魔化的敌人。
道人立於台上,对余慈笑道:“你知我名号,并无意义,反生枝节。我不瞒你,在我体内,封着不少魔头,距离魔染,也不过半步之差。只能借助封神台之力,将其压制,如今终迎得契机进来……你能掌太霄神庭,当知当年之事,这一刀可斩得?”
余慈默然半晌,却不是说为难之类,他与道人素昧平生,纵然是上清前辈,纵然是精神可敬,要说斩不去,未免矫情了。
他沉默的原因,是在观察,是否真的可以下刀。
道人的修为境界,他一时看不到底,只能确认,定是一位地仙大能。
当年上清宗在太霄神庭内的地仙强者,余慈都听赵相山说起过,对照下来,还真不曾找到对应的,就是现在与赵相山沟通,也摇头讲不曾见过。
依赵相山的说法,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冒充的,想借余慈的手、利用斩龙台做些什么事情;另一种就是确实为上清前辈,但身份敏感,担心后世弟子不敢下手,干脆掩去面目。
而从现在的情况看,斩龙台对道人的压制,简直是惨不忍睹,有等於无,这倒从另一个侧面证明,道人极有可能是曾在上清宗位高权重的哪位大能。
当年上清遭遇魔劫,两位镇宗地仙战殁,但按照赵相山的估计,其宗门地仙,历代累积,就不算失踪的,怎么也该还有五到七位,偏在魔劫之下,缈无声息。
究其原因,很可能就是上清宗将地仙回归的坐标,设在太霄神庭之中。
本以为最为稳妥,却不想祸起萧墙,先堵住了后援之路。
便是地仙陆续回返,有心算无心之下,被几位末法主级别的魔头合围,也是有死无生。
事实上,赵相山还真的听到过类似的风声,但不能确证。
因为上清魔劫之后,域外的上百支天魔族群,并没有哪个有突然兴盛的迹象,不像在魔劫中捞到好处的样子。
说一千道一万,余慈只确认了一点,从最理智的角度讲,这一刀都斩得,而且,要斩得干脆利落,决不能留下任何手尾。
此次再追究道人的身份来历,当真是徒增烦恼,如此他只有最后一个问题了:
“前辈可为接引?”
道人抚须而笑:“道境受诏,仙鹤引路,至於此间,为上清圣人引路,义不容辞,一刀落下,便可见分晓。”
听得此言,余慈就明白,与他共营道境的,不只是浑浑噩噩的太霄神庭,还有这位道人。
虽然里面的环节不怎么清晰,可要验证,正如道人所言:
一刀落下,便见分晓!
“如此,请前辈上路!”
余慈再不多想,淡淡道一句:“请符诏!”
仍在辇车上的两位神将,都步下车来,随后竟是又登上了斩龙台,不但没有受到压制,气机共鸣下,反而隐受加持,果然如余慈所想,都是掌刑神将出身。
事实上, 在这片“梦境”中,余慈一念,也等若是天意符诏,掌不掌刑,又有什么区别?
两个神将一左一右,分别站在断龙石旁边,左边那位高举符诏,喝道:
“符诏至,刀来!”
斩龙台上,血光冲霄而起,而那道人则微微一笑,端端正正跪下,又伏在断龙石上,引颈赴死。
只是他那一道水烟似的神光,依旧升腾,逼得血光煞气落不下来。
余慈和赵相山,包括影鬼等合计了一下,可以确认,不是道人故意耍弄人玩儿,而是他要镇压体内魔头,已尽全力,神通自发,已经无力收敛。否则真有余力,这些年恐怕早已经自控斩龙台,加以了断。
他问余慈“可斩得”,既是问心境,也是问神通法力。
余慈定定看向台上,片刻,向道人稽礼,心念骤发,真文道韵,便在已为青质的符诏之下,层层绽开,形成一朵碗大青莲,飘飘然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