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大事(1 / 2)

民国之文豪 决绝 6332 字 4个月前

如今在美国, 报刊杂志已经发展地非常好了。

母语是英语的人, 学习英文其实并不难, 至少比母语是中文的人学习繁体字简单多了, 再加上此时美国也在大力推广教育, 认字的人就越来越多了, 而认了字之后,这些人自然会购买书籍报纸。

这是在美国的普通家庭,都已经有买报看报的习惯了,也正是因为这样,当报纸刊登了西林的存在,全美国的人, 便都知道了这么一种东西。

一大早,老乔治就起来了, 而他的妻子起得比他更早,已经给他准备好了面包和洋葱汤。

老乔治用面包蘸洋葱汤吃, 吃了两口,突然惊喜道“今天的汤里放了腌肉!”

“是的。”老乔治的妻子道。

老乔治喜气洋洋的, 吃饭的速度也慢了下来, 细细品味加了腌肉的洋葱汤, 顺便拿过了旁边的报纸来看。

“今天报纸上, 写了什么新鲜的事情吗?”老乔治的妻子问, 她是不认识字的, 想要知道报纸上的内容,便需要依靠老乔治“上面有没有说起西林?”

“我正在看。”老乔治道, 他也很想知道有什么新鲜事,更想知道西林的事情。

老乔治一手拿着面包,另一只手指着报纸上的字,一个一个慢慢地读……

老乔治并没有正经上过学,只是跟人学了认字,阅读对他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他偶尔会遇到不认识的字,然后就含糊着省略过去了。

报纸上依然有西林的消息,说是某个富商的女儿得了猩红热,然后他高价购买西林,将自己的女儿治好了。

老乔治的妻子听得红了眼眶“如果我们也有钱,如果西林能早出现几年,我的珍妮……”老乔治的大女儿珍妮,是得了猩红热去世的。

“我们没钱,那时候也没有西林。”老乔治道“不过,以后我们的孩子的孩子,兴许能用上这种药品。”

“是啊!可惜它太贵了!怎么就不能便宜一点?”

“现在在打仗,什么不贵?如果战争结束,我相信它的价格一定会下来。”老乔治道。

两人说了几句,老乔治继续往下看。

然后……

“报纸上说,生产西林的那个神秘的东方公司,出版过一本书,是写西林的,现在在我们的国家,也能买到这本书了!”老乔治突然道。

老乔治的妻子问“这本书叫什么?”

老乔治道“传染。”

老乔治吃过早饭,就从家里离开,去挖矿了。

他换上衣服,提上一盏用来检测矿洞里是不是有足够的空气,外加用来照明的矿灯,给自己戴上一个厚厚的帽子来避免在矿洞里撞到头,然后就和其他人一起下了矿洞干活。

一边干活,他们一边聊天。

矿上的监工竟然买了一整只的烤火鸡回来,一个人吃了一整天这样的事情,他们早就聊过了,工会的人又做了什么,还有战争之类,来来去去也就那些,于是,他们就又聊起这几天最为火热的西林来。

“我听人说,这是一种东方人的巫药,是他们用了很多很怕的东西来熬制的!”

“我也听说了,据说味道非常古怪。”

“那些都是谣言,你们竟然也相信?西林明明是注射的,怎么可能有味道。”

……

他们说着的时候,老乔治道“我今天早上出门的时候,就看了报纸,听说有一本写西林的书出版了,你们知道吗?”

“还有这件事?你是从报纸上看到的?”有人问。

“是的。”老乔治道“报纸上写了这件事!”

“写西林的书,一定很有意思,老乔治,你会去买吗?”有人道“如果你买了,一定要告诉我们它都写了什么!”

“老乔治,我不认识字,你到时候可一定要给我读一读。”

“老乔治你是一个很有学识的人,你一定会去买的吧?”

老乔治虽然好奇,但之前并不打算去买,但现在被人恭维着,却起了买书的打算。

虽然买书要钱,但也不是特别贵,更何况,到时候这些人想要听他讲故事,怎么着都是应该把中午的黄油给他享用的。

在美国,像老乔治这样看到了广告的人,非常多。

一开始,出版社是花钱做广告的,但后来,一些报社甚至都不需要出版社花钱,就报道了这本书,说这是一部非常棒的科幻小说。

与此同时,各个城市的书店里,都能买到这本书了!

《传染》如果在现代出版,就只是一部灾难片,很难引起轰动,但在这个时代……这部小说,同时还是科幻小说。

它描绘了一个光怪陆离的未来,仔细想想,这个未来又是有可能的。

总而言之,这是一部非常吸引人,让人想要迫不及待地看下去的小说。

继西林这种药物之后,《传染》这本书,也飞快地在美国流行起来。

出版社赚了许多钱,不停庆祝的时候,一些在美国接受教育的华人,也激动起来。

他们的小说,竟然被翻译成了英文,在美国大受欢迎!

所有的华人,都有种与有荣焉的感觉。

“没想到天幸先生的书,竟然能走出国门!”

“我真想见一见天幸先生。”

“我已经买了书,又买了一些报纸寄回去了。”

……

当然了,这本书不单单只在美国受欢迎,它甚至被人带去了英国,然后在英国流行开来。

英法两国战场上的士兵,如今已经有一些人用上西林了,他们之前并不知道西林是怎么来的,现在才知道,原来西林竟然是中国人发明出来的。

这时候,一批批的中国劳工,刚刚到达英法两国不久。

英法两国的普通人虽然看不上这些衣着破烂,看着畏畏缩缩的劳工,但对他们还是很友好的,英法两国的士兵,也对这些劳工不错。

毕竟这些人是来帮他们的,他们看到这群人的样子,还少不得有点同情这些人。

在原本的历史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英法两国的士兵开始将在战场上产生的各种情绪发泄在劳工身上,克扣劳工的伙食,双方才会起冲突,劳工们的待遇才会越来越差,但即便如此,事后这两个国家的普通百姓聊起这些劳工的时候,还是有很多人喜欢他们的,觉得他们勤劳善良。

现在,在双方关系还很不错的时候,英法两国的人知道了西林,看到了《传染》。

战场上的一条壕沟里,一些中国劳工正在挖战壕,而一个英国人在看着他们。

这些黑眼睛黑头发的人非常勤劳,都不用他盯着,就会把战壕挖好,这个英国人非常喜欢他们,总是跟他们说话,让总跟他待在一起的中国的人英文都好了很多。

这天,他又说起来“嗨,伙计,你们知道西林吗?知道《传染》吗?”

这些劳工都不知道。

这个英国人也不在意,继续说起来“你们的国家,真是一个神奇的国家,我小时候看马可波罗的游记,就很想去你们的国家看看,后来听说那里并没有那么好,我才放弃了这个打算,现在我又想去看看了!可惜这该死的战争,总是打不完!”

这些劳工跟他说着话,同时也是默默地记下了《传染》这本书。

当初出国前,英法两国许诺了这些劳工很高的薪酬,但实际上他们拿到手的并没有那么多,不过就算这样,此时的他们,也是有薪水的。

他们中有些人把钱全都攒了起来,打算带回家去,却也有人在看到自己的同伴死在船上,或者在挖战壕的时候被炸死之后,不再存钱,倒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有什么钱一下子就花光。

也因此,他们认识了附近小镇上的居民。

这些居民对他们本来就不错,而这会儿更友好了,都是因为西林。

这些远在异国他乡的劳工,竟是莫名地感受到了一种慰藉。

《传染》这本书在国外大受欢迎的时候,穆琼还在学外交。

越是学,穆琼越是能感受到,国家与国家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还有各种利益纠葛,比如说,当初列强会扶持清朝,帮助清朝组建水师,在中国建铁路,其实未尝没有防备俄国,封锁俄国的意思。

而岳朝郢最了解的,无疑就是俄国的情况了,事实上,穆琼对俄国如今的情况,也是了解的。

就在这年的十一月,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而正是这场革命,让中国的某些人,坚定了地走上了某一条路。

而十月革命带来的,还不止这些。

按照一些民国时期的书籍的记载,十月革命爆发后,大批的俄国贵族带着仆人开始逃亡,而他们中很多人,都是往中国逃的。

他们带着大批钱财来到天津上海的租界居住下来,甚至买下了上海租界的一条街,生活非常奢靡。

可惜的是,这些失去了土地,没有收入来源的贵族的奢靡生活维持的时间并不长,几年后,他们中的一些人就破产了,一些男人甚至不得不去军阀手底下当兵。

至于女人……无疑就是流落风尘了。

在二十年代,有些军阀手底下,竟有数千俄国人组成的士兵,而上海天津的风月场所,时常能看到俄国女人。

彼时一些俄国女人自称是俄国皇室后人之类,还赚了不少钱。

霍英很想跟岳朝郢接触,但他是个知道分寸的,并没有贸然去找岳朝郢,只让穆琼帮着打听消息,穆琼就把岳朝郢跟他说的俄国的一些情况跟他说了。

至于即将到来的革命之类……

这天,穆琼上午在岳朝郢那里学习,下午待在希望月报编辑部写文章,然后又去医院接了傅蕴安,和傅蕴安一起回到家中。

两人回家之后,在傅怀安霍安妮搬走之后,用空出来的房间做的书房里继续办公。

此时的家具都是可以搬动的,布置个书房真的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