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莱再一次跟着张清欢、丁元海应招去国家队备战十二强赛。
也再次在两场比赛中枯坐九十分钟,没有获得哪怕一分钟象征性的出场机会。
他在替补席上亲眼见证威尔森的中国国家队先在主场1:2输给澳大利亚,又在客场0:3完败给了韩国。
真正的“亚洲之光”朴纯泰在这场比赛中梅开二度,大放异彩,闪瞎了不知道多少中国球迷的眼睛,也让不少中国球迷们集体吃了一次柠檬大餐。
从第一场主场1:2输给澳大利亚起,媒体上就充满了对威尔森的批评声,网络上的球迷们更是对威尔森的用人和战术很不满。
认为他太保守了,不愿意冒险。
明明是自己的主场,哪怕对手澳大利亚实力确实要更强,但中国队却依然打的四平八稳的,毫无激情。贺峰和颜康这两个解说员不停提到中国队的战术不够积极进取,需要提速。
结果威尔森直到比赛还剩下十八分钟结束的时候才开始提速,但为时已晚,两球领先的澳大利亚踢得非常沉稳自信。
尽管中国队在第八十六分钟的时候扳回一球,也于事无补,留给他们的时间是真的不多了。但这也反过来让大家觉得如果威尔森早点加速的话,中国队是不是就可以反败为胜了在最后十几分钟的比赛时间里,中国队踢的是非常好的,输掉比赛并不是球员不努力。
赛后就有媒体质疑威尔森在下半场刚刚开始澳大利亚打进第二个球之后为什么不马上作出调整,而非要等到比赛还剩下十八分钟的时候才改变战术
还有球迷则认为如果威尔森在需要进球的时候把胡莱换上场,说不定能够收到奇效。毕竟咱们现在全中超,都没有谁比胡莱更能进球了。所以中国队没能赢下和澳大利亚的比赛,和威尔森不给胡莱机会有很大关系。
不过也有人对此持不同意见他们认为胡莱之所以在联赛中那么能进球,是因为在闪星俱乐部,整支球队都是围绕着胡莱来踢的,赵康明在胡莱身边配置了一套强大的做球体系,给胡莱传球,这样才喂出来了一个射手榜第一的射手。
但在国家队,显然没有这样的条件,既没有人,也没有时间来让胡莱和国家队练习新战术。
所以输给澳大利亚的问题不在威尔森没有换上胡莱上,而在于威尔森的主场战术太保守上,想赢怕输,结果反而失了气势,被对手在自己的主场彻底压制。
至于客场输给韩国队,那没什么好说的技不如人,又是客场,精神斗志上在连续输给沙特阿拉伯和澳大利亚之后,也跌至谷底。
同时威尔森在连续失败之后,显然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所以他这次在客场打韩国反而选择了更积极冒险的战术,想要和韩国队对攻。在赛前他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还表示他会让中国队在比赛中展现出勇气,要在客场击败韩国队。
结果就碰上了状态爆棚的朴纯泰,最终被韩国队把后防线几乎打成了筛子。
赛后威尔森的这番话在韩国网络上被人拿出来嘲笑鞭尸,中国队输了球不说,还丢了人。
让中国球迷真是要多憋屈有多憋屈,要多不爽有多不爽。
他们自然是把这些情绪全都发泄到了国足身上。
有人在网上调侃“国奥队刚刚在奥运会上为中国足球打开了一扇门,现在国家队不仅把这扇门给关上了,关上了窗,最后还全部焊死”
这还算温柔的,比这难听无数倍的话有的是。
毕竟在这两场十二强赛打完之后,本届世界杯预选赛十二强赛的赛程已经快过半了,中国队的排名却十分危险。
他们从之前的小组第三下滑到了小组第五,倒数第二,目前仅积三分。
韩国队四战三胜一平,积十分高居榜首。澳大利亚连赢两场后来居上,以八分排在第二名,沙特阿拉伯因为在第四轮中被客场和卡塔尔打平,积六分排名第三,卡塔尔五分超越中国队排在第四位。阿联酋还是一场未胜,积零分排名第六。
从这个排名来看,中国队想要拿到小组前两名获得世界杯出线权的可能微乎其微。
愤怒的中国球迷们在网上要求威尔森引咎辞职,但是威尔森这个倔强德国老头儿从韩国回国之后,却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表示他不会主动辞职,他不认为中国队失去了进军美加世界杯的希望,毕竟接下来还有六场小组赛。
“我会和我的球队全力以赴,战斗到底”
他在面对记者的话筒和镜头时,是这么说的。
在从首都飞回锦城的飞机上,张清欢察觉到了胡莱有些失落,因为他难得全程都很沉默,这不太符合他的形象。
不用问,张清欢就知道胡莱为什么会这样。
还不是因为连续四场十二强赛他都是坐在替补席上看戏的吗
要是球队能够赢球都还好说,做替补也就做替补了。
但偏偏球队四场比赛输了三场,胡莱都在这三场比赛中都只能做一个看客,对于习惯了在俱乐部和国奥队呼风唤雨的他来说,肯定适应不了这种把替补席板凳坐穿的日子。
于是他开导道“别担心,我看网上现在有不少人都在呼吁威尔森给你机会,他现在压力那么大,说不定下场我们打卡塔尔就让你上场了呢要知道你打卡塔尔特别来劲儿啊”
胡莱在国奥队的时候对阵卡塔尔九分钟进了五个球,并且在赛后还鞭尸卡塔尔。这次他去马德里奥运会还真的寄了一封明信片去卡塔尔足协,并且把这事儿放到了社交网络上,仇恨值是拉满了的。
大家自然会期待他在国家队面对卡塔尔会有什么表现。
胡莱却并没有被张清欢开导的心情好一点,他摇头道“欢哥,老实说,这么打下去,我就觉得我上不上其实没什么意义,恐怕都改变不了我们又一次无缘世界杯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