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第六百九十五章后续
在大周议政最高殿堂,庄严、肃穆的含元殿中,礼部尚书钱牧谦、右都御史程青松、长平郡王带着四百多位大臣三叩九拜,山呼万岁,拥立吴王登基
按照礼法程序,此时应当需要太皇太后的懿旨。但现在谁还在乎呢
人人都知道,那不过是一个象征性的程序而已。
“万岁万岁万万岁”
十三站在含元殿的御座之前,表面平静,但内心仍是有些茫然。
这万岁声中,似乎一切都变得不真实起来。
楚王兄和朱瞻坤争了这么多年的皇位,一个被冤枉后自尽以示清白,另一个因为倒行逆施被自己的师尊斩杀。
这个天下人皆是尊崇和觊觎的至尊之位,就这么简单地落到自己手中了吗
有人略感苦涩,想不到这九五之位花落吴王有人庆幸,自己站队正确、已得从龙之功。有人平和,这帝位争夺终于落幕。
山呼海啸般的“万岁”声在含元殿中徐徐地消散,余音鸟鸟
十三皇子朱瞻垕穿着一身白色的亲王服,戴着孝,年岁不大,才十五岁,却不失儒雅气度。
他还在适应着剧烈的身份转化,脑海中,此时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他往日的种种。
从出生开始他就是皇子,但是他们的母亲虽然艳冠后宫,但也只是一时之宠。小九因为活泼,倒是被周帝所宠。
永安十四年,他遇上了这辈子对他影响最大的人杨清源。
他和姐姐得父皇恩准,拜杨清源为师,求学于门下。
杨清源教他学问,做人的道理,带着他们游历江湖,感受民生,那是他终生难忘的美好时光
后来皇兄朱瞻坤弑父上位,在得知这件事后,十三和小九一度想要为父报仇。杨清源起兵的那一晚,杨清源要报血仇、拿帝位,他向着杨清源离去的方向深深一揖,表明自己的态度、立场。
一切就像跑马灯一样在十三眼前略过。
不过,朱瞻垕很快就收回了自己的思绪,然后看向下方跪着的群臣。很快投入到了皇帝的角色之中,看了身边的东厂厂督曹正淳一眼。
曹督主早就准备好了,上前一小步,尖锐的声音传遍含元殿。
“众卿平身。”
朱瞻垕身上的气度一变,开口道,“朕少不谙事,才疏学浅,以社稷国事累诸卿”
“臣等愿效犬马之劳”
随后朱瞻垕的目光看向文臣首列的文渊阁大学士,礼部尚书钱牧谦。
“钱先生”
朱瞻垕没有称呼钱牧谦为卿家,他虽然为九五之尊,但年纪远小于钱牧谦,而且杨清源是十三的师父,而杨清源和钱牧谦又有师徒之名。
天地君亲师,虽然君在师前,但天子也要尊师重道。
朱瞻垕的这一称呼,引得殿内群臣侧目,但随即都理解其中三昧,微微点头赞同。
“臣在”钱牧谦闻言出列。
“此次神都之乱,有赖钱先生主持大局,稳定朝野。擢文渊阁大学士钱牧谦为检校内阁首辅事,主持朝廷政务待时局稳定后,再行廷推”
“臣领旨”钱牧谦领旨的同时,心中也不住赞叹一句,这么多年众臣皆没有发现,这位十三殿下不过虚岁十五,竟有如此气度和智慧。
朱瞻垕没有直接任命钱牧谦为内阁首辅,不是他不可以,而是这样有损天子的权威,也不利于钱牧谦的名声。
像大九卿、六部侍郎这个级别的,正常情况下都是会经过廷议的,只有在紧急情况下才会任命。
比如越州桉发之时,太宗皇帝任命杨清源为大理寺卿,察查此桉。事急从权,也就直接任命了。
虽然现在朱瞻垕没有直接任命钱牧谦为内阁首辅,但是却让他行内阁首辅事,等到朝局稳定,以钱牧谦的人望又有何人能抢这个位置
“大行皇帝殡天,当定其谥号与庙号,举行其葬礼,钱先生为礼部尚书,此事便交给你了”
钱牧谦闻言道,“臣遵旨。”
随后闭目微思片刻,睁眼说道,“大行皇帝,得位不正,有弑君乱政之嫌,且冤杀兄弟、功臣,杀戮无辜学子、大儒。微臣以为,当谥厉,庙号熹宗。”
杀戮无辜、暴虐无亲、愎狠无礼、扶邪违正曰厉。
昏庸腐朽为熹宗。
这是一个顶级的恶谥了,庙号也是贬斥,表达出了钱牧谦对于朱瞻坤的极度不满。
钱牧谦是个秉持中庸之道的传统士大夫,平时做事也不会太过绝对和激烈。
但是在朱瞻坤这个人身上,他表现出了绝对的厌恶和痛恨。
厉这种谥号一般是不会轻易上的。
一般都是新朝给前朝的末代皇帝上的谥号。
但是朱瞻坤登基之后,一直在忙着收权和巩固自己的势力。这其实没什么问题,传统皇帝登基后哪个人不是这么做的你只要后来的文治武功足够耀眼,照样是瑕不掩瑜。
但是杨清源没有给朱瞻坤这个机会,导致朱瞻坤就当了六个月的皇帝。
一般这种情况,后继者谥号都会给个“殇”帝、好点的给个“怀”帝,短折不成曰殇,慈仁短折曰怀。
但是朱瞻坤还有冤杀有功亲王和力挽狂澜于延益这样的大“功绩”。
于公,朱瞻坤对于大周有害无益,还曾私下里击杀文臣。
于私,于延益是钱牧谦挚友,杨清源是钱牧谦最得意的学生。
这种情况下,钱牧谦自然不可能给朱瞻坤好脸色。
如果说杨清源是杀人,那钱牧谦就是诛心,要把他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朱瞻垕点点头,“钱先生所言甚是。”随后,朱瞻垕又象征性地询问左右都御史,六部尚书、代理尚书的意见。
像右都御史程青松、吏部天官赵艋轲等人早就对于朱瞻坤不满了,特别是在于延益这件事情。
讲真,最近一直用换源a看书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huanyuana安卓苹果均可。
一众大臣也没有对此事表达异议,朱瞻坤的谥号和庙号,就这么定下了
随后就是第二件事,恢复于延益的名誉。
这也是杨清源起兵的法统所在,他不是要谋逆,他是要为冤死的于延益讨一个公道。
一个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国之柱石,不该这样冤死。
“先内阁首辅于延益当国家之多难,保社稷以无虞,惟公道之独恃,为权奸所并嫉。先厉帝昏聩残暴,然朕心实怜其忠。赠特进光禄大夫、上柱国、太傅,谥忠肃”
忠肃虽然是个褒扬的谥号,但相比于文正、文贞、文忠、文烈肯定是有差距的。
而于延益将忠肃带到了一个不属于他的高度,一如蓝星北宋时期的范文正公。
“程卿家。”
“臣在”满头白发的程青松出列道,“这件事情便有你们都察院和大理寺察查,务必将陷害忠良的元凶首恶尽数正法”
“臣遵旨”
两道政令发出,十三从内心彷徨变成了自信,一道道政令经大臣商议后达成。
“兵部右侍郎李澄光,暂代兵部尚书事北境大乾异动,兵部必须保证兵马调度通畅,粮草供应顺利,同时招募兵马补充前晋阳之战所折之兵丁。另朕今在此特旨,每户之中有在册兵丁者,可免除徭役。”
十三想起了杨清源教过他的知识,在无法给军人更多经济和物质保障的情况下,必须要提高其社会地位,给予其应有的荣誉,这样士兵才会拥护你。
“陛下圣明”
“原刑部尚书曹守正为先厉帝爪牙,冤杀功臣,现命通政司使王华代刑部尚书职,半个月内,刑部要恢复运行,三个月内要肃清曹守正余毒”
在处理完具体事务之后,便是礼制上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