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城并没有因为李嗣源的到来,而变得和以前有什么不一样,人们该怎么生活,还是怎么生活,也就是偶尔会有人在经过悦来客栈的时候,指指点点、议论一番而已。
对于孙掌柜而言,自从李嗣源进驻客栈之后,他还是比较战战兢兢的,比较,这群一看就是豪阀大家出身的人,肯定没有好伺候,尤其是在看到这群人出行,居然带着如此之多的行李,心中更是多了几分苦涩。
有时候,他也在心中暗暗懊悔,如果不贪那几百两银子该多好啊。
不过,这种情绪很快就烟消云散了,因为自从这群人进来之后,压根就不需要他们伺候,不管是吃饭也好,还是其他的什么事情,人家都有专门的人负责处理,而孙掌柜他们除了看戏之外,什么都不用做。
只是,在这群人入住之后,来了几伙人,让孙掌柜无比的震惊。
首先来这里的是邮城的知县大人,想要拜见李嗣源,但是,并没有成功,在此之后,又有几个邮城的世家,前来拜访,李嗣源也没有见他们。
对于孙掌柜这样的商人而言,对于当官的,其实他的心情是很复杂的,有官职在身,做什么事情都好做,而商人,在这个世道,其实是不好生存的,有的时候,会成为一些大人物博弈当中的牺牲品。
当然了,这种博弈孙掌柜是不可能遇到的。
不管孙掌柜怎么想,也不管那些前来拜访,却没有成功的人怎么想,李嗣源这边始终很平静。
说是完全平静,其实也不太准确。
自从去了兴安城之后,李嗣源平日里提到最多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徐诗芷,这个无需多言,另一个则是许一凡了。
对于这个年轻人,李嗣源有一定的兴趣,但是,也并没有怎么看重,位置不同,所想的事情自然不同,在李嗣源的眼中,这个少年无非就是跟徐诗芷她们有些交情,但是,也仅此而已。
但是,这种看法,很快被一件事给打破了。
这件事看起来并不大,也发生在几天前,但是,当李嗣源知道之后,还是无比的愤怒。
三天前,东海城
在四季楼开业的时候,许一凡从东兴工厂回来,亲自主持了这次开业,而在四季楼开业之后,许一凡并没有急着回去,而是在东海城逗留了下来。
这几天,许一凡既没有待在许府,也没有去往百货楼,或者待在四季楼,而是充当起了导游,带着徐诗芷和齐若兮,在东海城闲逛起来。
齐若兮她们来到东海城之后,虽然一直住在沧海别苑,几乎没有出来,但是,偶尔她们也会离开沧海别苑,在东海城闲逛,毕竟,她们这次出来,本来就是为了散心的。
东海城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两个人在逛了几次之后,也差不多把该去的地方都去过了,再逛下去也没有什么好逛的,再加上,许一凡不在东海城,她们没有人陪着玩,就不怎么出门了。
除了待在沧海别苑打打麻将,下下五子棋之外,更多的还是闲聊,当然,做这些事儿的,主要还是徐诗芷,而齐若兮还是有事情要忙的。
大儒荀德华决定留在东海城,在这里建立一座书院,起初,他是打算建立一座私塾的,但是,在跟齐若兮和许一凡说过之后,两个人都决定,在东海城新建一座书院,而书院的名字,也定下来了,就是书院。
对于书院建设方面的事情,不用荀德华和齐若兮他们去操心,这件事许一凡大包大揽下来。
自从许一凡回到东海城之后,就新建百货楼的时候,因为动工的地方很多,许一凡临时起意,组建了一支工程队,其中大部分都是东海城很多专门做这些的工人。
以前,他们都是做散工,个人一起,去某个人家里做活儿,而在给许一凡做活儿的时候,他们就被许一凡顺利的给收编了,专门负责做这些事情。
这些人既然能成为工匠,肯定都是有几分真本事儿的,在做活儿这方面自然无需多说,而在给许一凡做活儿的时候,工钱虽然没有提高多少,但是,待遇却很不错,吃住方面都不用操心,而且工钱往往都是日结的。
不过,随着这些人给许一凡做活儿做的久了,工钱从原来的日结,变成的月结,算是成为了长工。
在百货楼和工坊建设好之后,他们原本以为没有活儿做了,于是,就打算解散,各自获取准备秋收,但是,许一凡没有答应,而是给了他们新的活计,那就是弄酒楼的事情。
至于秋收的事情,因为东海城靠近大海,他们虽然种地,可是,种的并不多,在给许一凡做活儿的这几个月的时间里,他们都赚了不少钱,于是,很多人就留下来,拿出一部分钱财,送回家,请一些人帮忙秋收,反正家里有老婆照看着,也不会出现大的问题,而他们留下来,还可以多挣不少钱,等到活儿坐完之后,估计也到了快过年的时候,今年可以过一个好年。
四季楼本身的建筑在那里,不用动什么,主要是装修,而装修不需要太多人,就是比较花费时间罢了,一部分人留在了酒楼做活儿,而另外一部分人,则开始建造书院。
原本这段时间,大家都很忙,既忙着秋收,又忙着给那些商人做活儿,还要服兵役,其实,人手并不是很多,而许一凡这边也没有多余的人手给他们,在许一凡看来,书院想要建造起来,估计需要好几个月的时间,要开起来,估计也要等到明年了。
但是,让许一凡没想到的,不知道是谁在泄露,有儒家的大儒打算在东海城建立书院的消息之后,很多人都开始闻风而动,。积极参与到这件事当中来。
出钱的出钱,出人的出人,总之,凡是能帮上忙的事情,都有人参与其中,而这是许一凡始料未及的。
起初,在得知这件事,有很多人通过秋歌她们找到自己的时候,想要参与进来的时候,许一凡还感到疑惑,但是,后来仔细一想,也就明白为什么会这样了。
海洲虽然发展的很好,尤其是这几百年来,人们过的都非常的富裕,尤其是生活在东海城的人,但是,对于东海城,或者说对于整个海洲的人来,他们是很有钱,在外面也有一定的地位,可是,也有一大憾事,那就是,整个海洲居然没有一家书院。
要知道,在其他洲,可都有书院存在的,比如洛洲,就有白鹿书院,而紧邻着海洲的徐洲、扬州和登州,都有书院,唯独海洲没有,而海洲的读书人,想要读书,大多数人只能在私塾就读,有钱的,家境殷实的,会请一些教书先生在家里教学,而想要去书院读书,也只能去别的洲了。
没有书院,这本身就是海洲很多人心中的一根刺,常常被人拿来笑话,而海洲的读书人,在出去之后,也自觉地低人一等,这让很多人心里很不舒服。
至于海洲为何没有书院,具体的原因不得而知,好像跟儒家内部的人有关,当然,在过去的无数年里,也有人找到儒家,想要在海洲成立一家书院,只要儒家来人就可以了,海洲可以自己掏钱、出人建设,但是,最后不知为何,都不了了之了。
这一次,荀德华以许一凡和乐萱郡主的名义,在东海城建立一座书院,虽然不是正统的儒家书院,可是,主持这件事的儒家的大儒啊,这本身就说明这家书院是正统书院,于是,很多人得知消息之后,纷纷要求参与进来。
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不管把生意做的多么的大,不管在江湖当中,如何的有地位,有人脉,他们最最看不起的,还是读书人,而最最羡慕的,也是读书人。
看不起,自然是因为百无一用是书生嘛,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除了之乎者也之外,还能做什么,可是,他们也很羡慕这些读书人,因为只要参与科考,哪怕没能参与大考,也能博得一个秀才的功名。
千万别小看秀才这个身份,他们虽然没有实质性的权利,去也有一些特权的,比如见官不跪等等,如果考中了进士,金榜题名了,那更是光宗耀祖的事情。
有些人读书是为了识字,有些人读书是为了做官,有些人读书是为了做学问,可是,不管他们的初衷是什么,想要过的比别人好,读书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