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文武之争(1 / 2)

汉灵昭烈 七郎不姓杨 3232 字 3个月前

,

无涯子这脉号得有些意兴阑珊。

为武松号脉,一则,是想看看他体内是否还有余毒未清,二则,是想在武学上给他些指点。

但如今他知道没有这个必要了。

无涯子虽并非只醉心武学,但在武功上向来颇为自负。

当年他三十二岁入谷,除了是想潜心钻研天象之术,也是因为他纵横江湖再无对手,只有无敌的寂寞。

他入谷前最后一战的对手也正是周侗。

江湖人言,二人当年在华山之巅大战三天三夜,只打得日月无光,天地变色,却胜负未分。

但其实,二人只是在京兆府城南十里一处不知名的山坡上切磋了百余招,无涯子最终以半招胜出。

周侗练的是外家切夫,至刚至猛,一出手就大气磅礴。而无涯子则是内外兼修,不仅招式精妙,且内息绵长。战至百回合之后,趁周侗稍有力竭之象,无涯子方得以险胜。

所以,无涯子知道,武松如今身具之能绝非周侗一人所授,必是还有其它机缘。

而在豹林谷隐居四十余载,无涯子虽未再出谷,但对武林之事也有闻,却从未听说江湖中出了武松这样一位人物。

无涯子随后将二人领到了院中。原来,乔黛已在院中的石几之上泡好了茶。

此时,一夜风雪已将苍翠的竹海披上了一层银装,青竹琼枝,绿海间泛起白浪,再伴着茶香,别有一番意境。

“老朽不甚酒力,只好以茶代酒,招待二位了。”无涯子道。

“此时此景,品茶正好。”亥言笑着道,“对吧,师兄”

“甚好甚好。”武松忙端起茶盏,一饮而尽。

无涯子微微一笑,“二位果真是师出同门”

“噢,前辈别误会。”亥言连忙道,“我师兄的武功是出家前学的,小僧可一点也不会武功。”

“原来如此。”无涯子道,“无过,有你师兄在,怕是也无人能伤得你。”

“哦。真有这么厉害”亥言故意问道。

“以好汉如今的修为,江湖中怕是难有敌手。”无涯子不无心慰道,“这也是中原武林百年积弱之后得以复兴的征兆。”

“前辈过奖了。”武松连忙起身,“前辈的两位弟子剑法精妙,也是让在下大开眼界。”

武松此言并非恭维之词,而无涯子对自己的这套剑法也颇为自信,“若只论剑招,老朽这套无涯剑法确有独到之处,不过在好汉面前,以小徒的修为怕是不济。”

“我听柳娘子说过,这套剑法每一招皆以诗句而名,听起来颇为深奥。”说到这套剑法,亥言也来了兴致,“这是前辈故意为之”

“哈哈,让二位见笑了。”无涯子轻捻白须,“这确是老朽所为,但并非以诗句为剑法名,而是从诗句中得悟剑法。”

“诗句中也暗藏剑法”亥言道。

“小师父博学多识,应该听闻过公孙大娘之名吧”

“前辈说的是唐朝的公孙大娘”

无涯子微微颔首。

“正是从公孙大娘的剑法中,张颠才悟出笔走龙蛇的绝世草书,杜工部也才有了一舞剑器动四方的旷世绝句。可以,文武之道,看似殊途,但于剑上却可同归。”

“哦,前辈之意是说练剑和写诗其实是相通的”亥言道。

无涯子又点了点头。

“自古剑法纵有千变万化,不外乎虚实结合,而诗词之妙亦在虚实相生,虚为意,实为力。有实无虚,则诗无意,味同嚼蜡,剑无神,如莽汉相争。而有虚无实,则诗无据,乃无病呻吟,剑无根,如隔靴搔痒。”

武松听得云遮雾罩,而亥言却是兴致盎然。

“知道为啥要多读书了吧。”亥言悄悄在武松耳旁道。

见武松没搭理他,亥言只是一努嘴,也不计较,兀自转向无涯子问道“那这剑法有多少招”

“只有十六招。”无涯子道,“不过,每招皆蕴含诸多变化,与诗句意境相合。比如这一招无边落木萧萧下。”

说着,无涯子随手拣起一根竹枝,起身走到院中的一簇竹子前。只见他手脆轻抖,瞬间无数竹叶纷纷落下。

武松心里一惊。

原来,落下的只有竹叶,却无半片积雪。无涯子看似随意的挥动,却是精准到巅毫,只把未有积雪的竹叶削落。

武松心里道,若只论剑招之绝,自己怕也不是对手。

“原来萧萧落木,其意在萧不在木。”亥言道。

“小师父悟性果然很高。”无涯子也是微微一惊,“只取萧瑟之木正是此招的精妙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