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一更(1 / 2)

胤礽接到胤祉和胤禛的好消息的时候,正在筹建一个新部门。

这个新部门名义上隶属于户部,但单独对皇帝负责,名为审计署。

历史中雍正朝也建立过类似的部门,由怡亲王胤祥管理,负责审计各地财政支出,为官员套上一层枷锁。

没错,又是那个宇宙完人怡亲王。

怡亲王是议政王、总理事务大臣、军机大臣,总管户部、会考府。会考府就是类似审计署的地方,发现贪腐就抄家。

后世被和电视剧误导,以为胤禛在康熙年间主导讨银之事,给他安了个抄家王爷,其实胤禛没做过。

胤禛是抄家皇帝,登基之后才做抄家的事。抄家王爷是他宇宙完人怡亲王十三弟。

会考府在雍正初年对财政问题起到了极大的作用。雍正敢在山东试行官绅一体纳粮,禁止卖官售爵,实行火耗归公和摊丁入亩,会考府给了雍正不少底气。

现在大清的蛋糕做大,官员们赚得盆满钵满,沉没成本增加,康熙的对国内的思想和政治控制也已经差不多来到了顶峰,是时候整顿一下内部了。

胤礽不指望这群人不贪污。

说难听点,这个烂极了的封建时代末期,百姓们能不大批量冻死饿死,康熙就能成为千古明君。

官员们如果能稍稍顾忌一点,康熙和胤礽就能很满足。

现代的机构构架不能照搬在这个社会。因为这个时代官员就是人上人,就是有特权,别指望他们能一切从国家和百姓出发。要认清现实,才能做事。步子太大摔跟头的事,历史书上有太多太多。

因此,胤礽从时代比较接近的皇帝身上吸取经验,会考府就是一个好借鉴。

不过会考府的问题也很大。

会考府的问题和军机处一样,雍正将所有大事都集中在自己手上,怡亲王活着的时候两个皇帝一起干活,勉强能把国家撑起来。怡亲王死后,以他的能力,就玩不转这个权力高度集中的机构了。

特别情况特殊对待。会考府对于现在的康熙朝就是一个好制度,因为现在也有“两个皇帝”,

胤礽还有一帮很能干的兄弟。只是算术的事,哪怕小胤祹和小胤祥都能帮忙。

正好“九阿哥党”们最近顽皮得不像话。

以前胤禔在的时候,他们惧怕胤禔;胤祉、胤禛、胤祺在的时候,三个人联合压制也能管得他们老老实实;再不济还有胤禩逗弄小胤禟,让他只顾着找胤禩麻烦,不会来烦胤礽。

现在这些弟弟们都出海了,带熊孩子的重任落在了胤礽一个人身上,宜妃和温妃就只会哭着道歉,他的汗阿玛只会要么哈哈大笑要么关禁闭罚抄,都一点用都没有。

有现代人三观的胤礽做不到狠揍三个弟弟,只能用其他事消耗他们过剩的精力。

谁说六七岁的男孩才猫嫌狗厌

不,六七岁是男孩猫嫌狗厌的开始。随着时间增长,有的熊孩子不好好管教,会越来越猫嫌狗厌。

胤礽虽然不会狠揍弟弟,但他也有自己教训熊孩子的独特方法。

当胤礽把审计署的折子递给康熙,康熙翻了翻,笑得差点呛到“看来你也受不了他们了。”

胤礽眼神十分幽怨。

儿子这么烦恼,你这个只生不养的汗阿玛不反省一下吗

康熙也知道自己理亏,笑够后干咳几声,和胤礽说正事。

这几个熊孩子要管理审计署很难。康熙看完审计署的工作后,已经决定将来将审计署交给胤禛。

同时,康熙和胤礽商量后,还要建立一个出版署,主管国内文化出版。

在封建时代不控制思想是不可能的,胤礽同意康熙都不会同意。但次次都文字狱,只会滋生诬告。不如把规章制度弄好,以后按照规章办事,也让文人们自费出版时知道什么能出,什么不能出,被诬告后该做什么。

而且官方开始进入出版物行业之后,私人的印刷绝对赶不上已经有印刷机的官方出版效率。不需要太多禁令,官方出版物以其低廉和大量的优势,就能挤压私人出版物市场。

大清毕竟是以少数人管理多数人,康熙再英明也只是一个满清的封建皇帝,比起华夏的未来,他更在乎的是爱新觉罗家的皇位。

愚民政策,就是稳固皇位的策略。

胤礽思索了许久,才找到了这样一个“控制言论”的突破口,让康熙将肯把出版社的印刷机全力开动,并推广到地方上。

这个出版署,当然将来以后会交给胤祉。

康熙对海外封国的事仍旧很犹豫。若不是胤禔和胤礽一起经历了生死考验,让康熙明白胤禔一定是胤礽最坚实的后盾,康熙也不会让胤禔在胤礽还未继位时就藩。

这些没有和胤礽一起经历过许多事的儿子们,即使表现得与胤礽再亲密,在胤礽继位之前,他们也不可能有兵权,去封国。

康熙对他们的信任不到让他们去封国领兵的程度,不代表不信任。国内的权力,康熙可以放心给。

胤礽也想给弟弟们在国内留下一些事业,给他们更多的选择。如果他们不喜欢去海外,留在国内也能发挥自己的特长。

审计署和出版署立刻建立,目前是胤礽主管。

胤礽已经选好了临时充当审计署和出版署长官、以后可以成为胤祉和胤禛引路导师的人物。

这两人就是许三礼和杜立德。

许三礼和杜立德都已经因年老祈求致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