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二更(1 / 2)

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 先是直亲王定亲,然后和亲王延叙与罗斯国女皇索菲亚一世联姻, 又有纯禧公主下嫁划掉穷小子划掉贝子策棱。连续三件喜事,让今年的大清一片和乐融融。

之前几年康熙频繁大举动,扰得朝堂众臣鸡犬不宁。今年喜事连连,很多人都以为今年开了个好头,或许大家能松口气了。

没想到到了五月,噶尔丹带领三万人渡过乌札河,追击难逃的喀尔喀部, 兵锋直指北京。

康熙得到这个消息很意外。他本以为噶尔丹不会这么冲动。

别说康熙,知道历史的胤礽都很惊讶。

在原本历史中, 今年噶尔丹也会进攻大清,第一次远征噶尔丹就是在今年发生。

噶尔丹在1688年康熙二十七年击败喀尔喀蒙古诸部后, 喀尔喀蒙古王公难逃, 进入大清避难。

按照现代地图, 噶尔丹所建立的准噶尔汗国大概就是新疆地区,喀尔喀蒙古就是外蒙古国一带。

噶尔丹看上了喀尔喀蒙古广袤土地, 征伐喀尔喀蒙古的时候被大侄子策妄阿拉布坦背刺, 率军返程平叛。

但准噶尔看不起策妄阿拉布坦,狂妄分兵, 只派了一部分精锐追击策妄阿拉布坦,他自己留下来继续扫灭喀尔喀蒙古王公势力。

结果追击策妄阿拉布坦的精锐被全歼,策妄阿拉布坦截断了他回准噶尔汗国的路, 将他困在了喀尔喀蒙古。

而喀尔喀蒙古王公南迁的时候,将牧民牛羊几乎全部带走,对噶尔丹造成实质上的坚壁清野。

噶尔丹的大军得不到人员和物资的补充,只能向东发展, 并写信给康熙,让康熙交还喀尔喀牧民和牛羊财产。

康熙让噶尔丹滚。

之后噶尔丹就在沙俄的支持下往南掠夺,进攻大清,试图将漠北和漠南的蒙古地盘都收入囊中,再发展势力,打回漠西蒙古准噶尔汗国老家。

胤礽就想不明白了,这一世沙俄和大清早早停战,两方都要联姻了,索菲亚一世应该不会支持噶尔丹,噶尔丹怎么还是按时打过来了

以胤礽和康熙的推断,噶尔丹在喀尔喀部地盘上稍稍休养生息之后,应该会集中兵力打回准噶尔汗国,与大侄子决一死战,稳固基本盘之后,再对大清地盘徐徐图之。

胤礽和康熙都等着噶尔丹和他的大侄子两败俱伤,出兵准噶尔汗国“调停纷争”捡大便宜了。

噶尔丹脑子出问题了,才会在没有后援的前提下硬对上国力日益强大的大清国吧

胤礽皱眉“汗阿玛,这其中绝对有我们忽视的信息。”

康熙点头。

他虽意外,但并不惧。中央军早早驻扎在乌、尔会河,胤禔在听到噶尔丹动向的时候就立刻动身回到了草原主持大局。噶尔丹那三万人来了,胤禔会教他们做人。

自己这大儿子虽然气人,但军事才华上可以称得上是他的骠骑将军,何况他们大清的武器以逸待劳,武器也比噶尔丹先进,噶尔丹不过疲惫之师,拿什么和大清打

不过事情发展出乎他的预料,比噶尔丹南下本身这件事更加严重。

胤礽出使的时候,就已经用组建商队的方式,在其他各国遍布眼线。

大清皇家公司,也兼任了大清的间谍机构。

不过要建立庞大的信息网络需要很长的时间。现在大清的间谍搜集的讯息远远不够及时和细致,让康熙和胤礽一时被蒙在鼓里。

直到一队逃亡回来的喀尔喀土谢图汗部人带来的消息,让胤礽提炼出了些许信息。

“他们的装备很先进,中间有浅色头发和眼眸的外国人混在其中,看上去穿着还是传教士的袍子。”土谢图汗部的人道,“他们的士兵也补充了许多,绝对不止三万。”

康熙和胤礽沉思了许久,将自己想到的信息写在纸上,然后与对方交换。

虽然他们可以直接说,但玩这中小游戏,也算在紧张时期苦中作乐了。

康熙的纸上写着这其中可能有欧罗巴势力介入,胤礽纸上写的则让康熙狠拍了一下桌子。

康熙惊愕道“保成,你怎么会这么想策妄阿拉布坦和噶尔丹有血海深仇”

胤礽平静道“汗阿玛,他们的仇,真的是不可弥补的血海深仇吗噶尔丹杀的只是策妄阿拉布坦的弟弟。”

只是弟弟

康熙听到这句话后,本能的产生了不适。因为这句话从异常溺爱弟弟的胤礽口中说出来,显得非常怪异。

不过很快,康熙的理智就战胜了情感的不适,也将自己的思维调整到“普通枭雄”。

封建社会的血海深仇是什么杀父杀母之仇,不共戴天。

而杀弟之仇,确实在历史中不算什么。

“策妄阿拉布坦的父亲僧格,在内乱中被车臣台吉和卓特巴巴图尔所杀,车臣台吉和卓特巴巴图尔又被噶尔丹所杀,所以噶尔丹实际上是为策妄阿拉布坦报了杀父之仇。以此为借口,再分割疆土,他们的确有可能和解。但什么促使了他们突然走到了这一步”康熙道。

胤礽道“欧罗巴的传教士”

康熙道“大清虽然强大,但和欧罗巴西部相隔甚远,他们才放心与大清结盟。但罗斯国已经攻入欧罗巴,与欧罗巴诸国产生冲突。大清和罗斯国女皇联姻,就昭示着大清也可能间接参与欧罗巴实务。欧罗巴人不满了”

胤礽道“我们全面禁止西方传教,把西方新教旧教通通得罪了。欧罗巴政教合一,许多大贵族都是虔诚的教徒。即使他们的皇帝与大清结盟,他们私下也可能支持准噶尔汗国骚扰大清。”

康熙叹气“西方大国是分封制,大贵族都有自己的领地和军队,相当于一个个独立的小国家。”

两人虽没有证据,但从噶尔丹突然更新的军备、突然增加的士兵、军中突然出现的西方传教士,再结合他们对西方人的了解,一点一点拼凑真相,做最坏的打算。

从巴黎会传教士对大清的敌意,让康熙放弃了和西方和睦共处的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