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针锋相对(1 / 2)

锦鲤小皇后 故筝 3873 字 4个月前

第三十七章

孟泓没有要强求的意思, 他留下礼, 便告辞了。

待行出了静宁巷,等候在外的孟萱方才迎了上去,问“今日她不应邀了?”

孟泓点了下头。

孟萱皱起眉“这样耗下去, 何时是个头?不如不管她……”

孟泓转头,看着她, 只淡淡道“正因你如此, 孟家结下的仇家才越来越多。”

两人不再交谈。

不多时, 马车从杨宅驶出,渐渐驶出巷子。

孟泓翻身上马,跟了上去, 孟萱不明所以,但她向来依赖这个兄长, 想了想便也跟了上去。

李天吉重金购下的画舫, 已然停靠在岸边, 岸边来往的人都朝画舫投去了惊叹的目光。而更令他们惊叹的是,那悬金挂玉的马车在岸边停下, 上头下来了几个姑娘……

“那是谁家的?”

“当是李天吉的一双侄女。”

“今日可有好戏瞧了, 前脚东陵李家的姑娘公子, 方才租下一只画舫,若是湖上碰了面, 也不知会不会对着吐唾沫……”

“哈哈你这老东西, 人富贵人家, 吵起架起来, 岂会如你一样吐唾沫扯头发打耳光?”

李妧也早察觉到了岸边的动静,但她只扫了一眼,便不再多瞧,今日她的目的,又并非为和人争锋。

她身边的姊妹,倒是发出了嗤笑声,道“若知晓我们在此,她们便该识趣些,早早退走,不然丢了面子的是她们……”

李妧脑中正在谋划另一桩事,此时听她聒噪,倍觉心烦,便出声道“心胸狭隘怎能长远?我们出自大宗族,又何必与他一个假货计较?”

李妧在姊妹中威望极高,听她出言,其他人都讷讷闭了嘴,只是看向李妧的目光,却多有不服。

外头的人都知道李妧要嫁到柳家去了,她们又怎会不知?

正因为知道,所以心下就多有轻慢。

再倾李家之力培育又如何?最后到底是便宜了柳家的劣等货色!

李妧并未察觉,她一心向湖面上望去,像是在等待什么。

她的婚事,已经不能指望祖父了。

那日小皇帝随口说了三两句,祖父心下便有了决断,觉得拿她作牺牲,为李家换取更高洁的名声,倒也有所值。

毕竟不论如何,只要李家与柳家结不成亲,背后总会有人念他李家忘恩负义、嫌贫爱富……

可若是真结了亲,那全天下都该知晓,李家是何等有情义的人家!李氏宗族是何等值得依托的一棵大树!

李妧咬了咬唇。

正好啊……

萧光和自个儿送上了门来。

那就让她瞧瞧,他年少时对她生出的那几分情愫,究竟有多重……

李妧这方注意到了李香蝶等人,李香蝶这方却也注意到了他们。

李香蝶皱起眉,埋怨一句“真是令人厌烦!”

刘嬷嬷仿佛听不见她们的声音,也更为注意到东陵李家的画舫,她只低声和杨幺儿说着话,讲述先帝在时,曾携宫妃搭乘龙船,自运河而下……她当时随侍船上,又见了何等风景,刘嬷嬷一并都说了。

相较之下,这画舫,那外头的东陵李家女,都不值一提了。

原本就站得高,又哪里还看得上那些不入流的人和不入流的手段呢。

杨幺儿的性情更不懂这些,她自然也只乖乖听着刘嬷嬷讲述那些故事,并不理会外头的动静。

李家这对双生姐妹渐渐受了影响,倒也冷静了下来,只安心陪着杨幺儿,心道,那李四定然不知道她们的际遇造化,将来谁比谁强倒还说不准呢……

这时有妇人来敲门,道“天光正好,姑娘可要到栏杆边上喂鱼儿去……”

刘嬷嬷住了声,将那妇人的话又低声复述给杨幺儿听。

“去。”杨幺儿几乎是迫不及待地站了起来。

刘嬷嬷见她面上鲜活之色越发多起来,心下也甚是欣喜,转头对那妇人道“准备鱼食。”

妇人点头,转身走了。

刘嬷嬷扶着杨幺儿起身,与春纱一左一右走在她身边,陪同她往栏杆边上走去……

而此时,李妧的画舫之上,东陵李家的几个姊妹正谈及了文昌观。

“那些人打文昌观回来后,便口口声声说山中遇了仙子一般的人物,他们还拿来与四姐相比较……”

“你打哪儿听来的?”

“吕家老三说的,当不会有假,她说那日她也在。说那女子,虽然戴着帷帽,但的确气质出众,站在那里,竟叫人生出不敢亵渎之感,真如见了天上仙子一般。后头还有更诡奇的呢!那观中数百年的老树,上挂符文、祈福丝带,她一走过去,树叶沙沙作响,符文丝带绕她而走……场面甚是壮观美丽!当即便有人夸赞她,一袭留仙裙,当真是留仙了……”

说着,她们悄悄向李妧的方向瞧了一眼。

李妧面上冷淡,手指却是暗暗攥紧了帕子。

她在京中名声,经营多年方才有今日。

从哪里胡乱窜出来一人,便要踩着她上去?

谁不知晓她平日最好仙气十足的打扮,光站在那里,都总得神女下凡的称赞……她与寻常女子不同,又饱读诗书,身上气韵更为复杂动人。

听她们议论得这样夸张,李妧心下是极为不快的。

而此时,一只小船飘摇着近了。

船上几个纨绔公子,一手持钓鱼竿,一手持折扇,端的翩翩风姿。

但若是常在京中走动的,必然能认出,他们是这京里头素来混不吝的一群人物,而那其中最为亮眼的,便是一袭锦衣的萧光和。

李妧目光定于他的面庞之上,倒也顾不上再去理会那文昌观里的神秘女子了。

她缓缓起身,朝身边丫鬟伸出了手“取鱼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