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婉秋已经带着侍婢走过来了。
她虽然是福王妃,按照排行来说还是宋瑾宁的二嫂,但是皇家嘛,谈亲情之前得先讲君臣,所以江婉秋看到宋瑾宁的时候照样得行礼,称呼她一声皇后。
宋瑾宁也没矫情,坦然的受了她的礼,然后笑着同她寒暄“福王妃这是进宫探望魏太妃”
江婉秋回了一声是“母亲命人传信,说昨儿起就开始犯了头痛的老毛病,让我今日进宫侍疾。”
宋瑾宁看江婉秋一脸平和的模样,知道她自己其实也是不信这话的。
但是不信能怎么办魏太妃但有要求,她也只能听从。
宋瑾宁对此也爱莫能助。毕竟她虽然是皇后 ,但人家那是婆媳两,一家人,没她这个外人说话插手的份。
就点了点头。
李熙雁这时也将手里的纸鸢交给宫婢,走过来跟江婉秋说话。
不过这孩子原就是个文静话不多的性子,也不大会与人说场面上的客气话,所以大多数时候都是站在一旁微笑而已。
宋瑾宁其实也不太喜欢虚情假意的说场面话。好在江婉秋急着去见魏太妃,不一会儿功夫就作辞离开了。
李熙雁看着她走远,悄声的说道“二嫂其实挺可怜的。我听人说魏太妃现在正张罗着要给我二哥纳几个侧妃呢。”
“这事你怎么知道的”宋瑾宁不由的惊讶。
因为她知道李熙雁是个很宅的性子,平时都很少出寿康宫的宫门,更不说出这皇宫的门了。
而且看她的性格也不像是主动去打听这些八卦事的人。
“是那些命妇进宫跟我母后闲话的时候我听到的她们说的。”
李熙雁回答的十分的乖巧,“而且她们不但跟我母后说我二哥府里的事,还会跟我母后说我长姐家里的事。”
宋瑾宁秒懂。
那些命妇想来是投宋太后的所好才会说这些的。
先帝驾崩的时候留了遗旨给宋太后和李承宣,让他们善待魏太妃和她的一双儿女。宋太后虽然迫于这个暂且不能在明面上对他们如何,但心里总归会有些不爽快的。
因为以前魏太妃可没少挤兑欺压她。
所以知道魏太妃的一双儿女各自成家后家里都过的一派鸡飞狗跳的,宋太后心里肯定会挺爽。
这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宋瑾宁对比表示十分的理解。
因为这要是她,她肯定也是这样。
知道我讨厌的人过的不好了,那我心里肯定会觉得非常好。
御书房内,李承宣在批阅各地官员呈上来的奏折。
抬头要茶的时候,周敬还奉上了两碟子小食。
李承宣一看,见那两道小食油绿如玉,以往并未见过,便好奇的问道“这是什么御膳房新研究出来的糕点”
周敬不敢隐瞒,躬身回答“回陛下的话,这是皇后娘娘遣人送过来的。乃是一味民间小食,唤做青团。”
周敬是穷苦人家出身,小时候也食用过这青团。灾荒年的时候也吃过野菜,所以不论是上次的蒿子粑粑也好,还是这次的青团也好,他都能一眼认出。
这若是在以往,这两碟子小食周敬压根就不会端到李承宣的面前来。陛下是什么身份天之子,九五之尊,怎么能吃这些玩意儿但是今儿早上看了李承宣在宋瑾宁那用早膳的场景,周敬忽然就有些不确定了。
他想着,其实还是皇后娘娘聪敏。陛下从小什么样的山珍海味没有吃过只怕早就已经吃腻了。所以即便现在拿了再精美的食材,叫了再高明的厨子用心的烹制,想必在陛下眼中也不过尔尔。反倒是这些山野村食,不说吃,只怕陛下连见都没有见过。
毕竟无论是做臣工的还是做奴才的,谁敢给陛下吃山野村食啊而且为了讨陛下欢心,让他以为天下人人富足,怎么还敢告诉他好些老百姓都以野菜充饥所以陛下猛然见着这些,可不得觉得稀奇。
再一尝,味儿竟然还不错,那可不得兴致勃勃。
而果然,下一刻周敬就见李承宣一气吃了三个青团。
周敬
他有点儿明白上次陛下为什么会让他去御膳房做了一日伙夫了。
哪里是什么泡茶的水多滚了一遭的缘故,分明就是他擅作主张叫人扯下了那道蒿子粑粑。陛下又是个好脸面的人,不好直接以这个理由怪他,就随便找了个其他的借口罚了他。
周敬心想,小时候他在家的时候曾听娘同邻居聊天,说是有一家的父母给自己儿子娶了一房媳妇儿,那儿子一开始并不乐意。架不住那媳妇儿做饭好吃,合了儿子的胃口,到后来那儿子竟然十分的喜爱那媳妇儿,两个人生儿育女,和和美美的过了一辈子。
看来陛下和皇后也是这么一回事啊。
李承宣这时已经将手里的筷子伸向第四只青团了,忽然听到外面有人在叫好的声音,就叫周敬出去看看,看是何人胆敢喧哗。
周敬领命。须臾就回来禀报“是皇后娘娘和静乐公主在太极殿前面的广场上放纸鸢。纸鸢放的十分的高,就有随行的宫婢拍手叫好。”
李承宣夹着青团的手一顿。
然后他放下手里的筷子,命人将剩余的青团撤走,提笔继续批阅奏折。
日光透过雕花窗子斜入殿内,水磨的青石砖上日影斑斑。
殿外的廊柱下挂着各色鸟儿,啾啾的叫个不停。殿前的那株海棠树开了一树的花儿,风过时,粉色的花瓣纷纷扬扬的洒下来,恰似下了一场花瓣雨。
李承宣看完两本奏折,放下笔,转头望着窗外的春光。
周敬见微知著,便小声的开口提着建议“陛下,您看折子也看了好一会,不如出去走一走,歇息一会”
李承宣看他一眼,没说话。
周敬心中镇定的很。
上次蒿子粑粑的事他会错了意,但这次他是肯定不会会错意的。
便又继续往下说道“奴才以前听陛下念诗,有一句诗记得十分的清楚。一年春事都有几难得今儿春光明媚,陛下万不可辜负。”